蘊鏡顯影練習 - One Reader's Guide to Stories

每個故事都是一趟旅程。

就算路線規劃相同,我們依舊會因相異生命經歷,看見各自掛心的不同風景。

讀者並不是故事的複寫紙,而是能自由進出故事世界的旅遊家。

🛸 歡迎來到我的故事旅遊指南 🚀
希望你能在此尋得下一段旅程的洞見與靈感

最新文章

主題分類

關於我(關於你)

你是一個受故事滋養長大的孩子...

從小,你在故事的陪伴下成長。訴說心事的對象,除了互傳小紙條的隔壁班好友,還有一連串的故事角色。

浸泡在故事中讓你感到回歸根源般安心,又無比興奮,像是去遙遠陌生星球冒險。

你的其中一個夢想,是遇見能交換故事清單的朋友。雖然個性害羞,但你曾鼓起勇氣,在書店櫃前因為某本書主動與人攀談。

你相信,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其中一種連結,是彼此細細地談論一個故事。

你曾經(或依然)享受閱讀,但在這重視效率、用途或標準答案的世界,你想為自己創造一種更具感受性、帶著覺察、涵納生命關懷與多元詮釋的閱讀方式...

他人用心彙整的知識服務雖然方便,但你更著迷於深入品嚐一個故事。你相信,攝取故事就像旅遊,比起聽旅遊達人簡報異國風光,你更想踏上那塊土地,親身體會雨、雪與壯麗。

你相信,故事幫助我們理解的世界,不僅存在封面封底之間,更包含以故事為引,我們與他人交換的思緒、情感與價值關懷。

你理解到,每一個故事引發的感受都是生命與文本交織的結果。那些感受都有它時代社會或個人歷史的來由,也值得有好的歸處。

你期待在「那只是故事,你想太多」、「別人的故事沒必要服務你的感覺」、「藝術歸藝術」...等排除性的話語之外,還能存在一個空間...

在那裡,讀者能找到做為故事經驗主體的位置。讀者的真實經驗不再只被貶低為個人感覺,而是化做值得進一步探索的線索,向外指出社會集體心性的演變,向內引領我們帶著意識與自我覺察,鍛鍊想像、同理與詮釋的肌肉。

你對「再現」、「預示」、「貝克德爾測驗」、「性感檯燈」、「酷兒誘餌」...等討論詞彙感到好奇...

你曾經在網路討論中讀過類似的概念詞彙,覺得它們試圖討論的議題非常有意思,希望能有管道多加了解。

或許,你也有些疑惑,覺得那些討論雖然有意義,但對選角非裔女演員來演《小美人魚》的愛麗兒還是有點心情複雜。

你可能聽說過,有人曾統計出 LGBTQA+ 角色在歐美影視敘事中的高死亡率。驚訝之餘,你可能也會想,難道創作者都不能殺掉特定角色嗎?這是不是在扼殺創作自由?

「政治正確」會不會讓故事變得好難看?呈現知情同意的戀愛關係會不會讓羅曼史變冷感?

故事什麼時候可以討論當代社會人們逐漸重視的議題?還是說,那樣的故事都是宣傳機器,摧毀了人們單純享受娛樂的權利?

除了過度簡化,有時也有些粗暴的互貼標籤,選邊站,你期待我們能擁有更多元、更細緻的故事討論語言。

你真的好喜歡一個故事,在生命中曾被它支持撫慰,但現在有人說那個故事有問題,根本不該被支持。在噤聲自我或要求別人閉嘴的兩極之間,你依舊認為,我們只是還在尋找一種不需否定彼此感受,又能在相異中理解的談論故事方法。

你相信故事是一種社會性的集體創造,虛擬與真實總是相互形塑,也正因為這樣,所有帶著意識的故事創作與攝取,對我們所處世界的運行軌跡都能產生細微而深遠的影響...

如果以上讓你心有所感或產生好奇 🤔

很開心在此遇見你 👋

#關於我的幾個關鍵字

故事滋養的孩子

➤ 生命中的重要階段皆有故事定年
➤ 相信在任何時刻都存在那樣一個故事與我們彼此相屬,等待相遇

社會學薰陶的學生

➤ 受益求學經驗,梳理故事與真實世界交織紋理
➤ 相信故事能同時是:個人藝術生命的創造、特定社會情境的反映、資本制度下的文化商品、以及讀者能積極與之互動的意義結構

故事討論歐美網路社群田野觀察

➤ 因緣際會踏進兔子洞,以好奇心引路發掘不同討論觀點及氛圍
➤ 六年時間培育自己與故事建立關係的方法,也給予足夠時間反思可能侷限與盲區

內在旅程背包客

➤ 五年時間與友伴讀夢、讀牌、讀星星,探索潛意識海洋
➤ 相信任何占卜都非預言,而是人們嘗試賦予意義,尋求自身立足之地的過程。讀故事也是如此

關注故事/敘事與女性的關聯

➤ 從「我在故事裡看不見自己」到與故事再現的女性角色和解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改善使用體驗,若您願意接受 Cookies 寫入,請按同意。或您亦可在瀏覽器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但可能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