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不在你從何而來,在你選擇成為什麼 –《好預兆》的三個亞當與他的父親

by bliphany
296 瀏覽次數

以人類吃下蘋果、離開伊甸園開篇,《好預兆》說的便是一個「自己做選擇」的故事。而在劇情最後,無論是扭轉末日或對抗撒旦,一切希望其實也在小男孩亞當的選擇。

有關亞當的這個選擇,在1990年的原著小說、2015年BBC Radio 4改編的廣播劇、以及2019年原著作者之一尼爾蓋曼改編的影集中,其實有三種不同呈現。

我很喜歡把它們併置來看,感覺它們也分別對應了,我們詮釋個體選擇時的不同側重。

原著/ 堅守自己的陣地

在原著裡,撒旦要來教訓孩子亞當時,天使與惡魔、女巫子孫與獵巫者的子孫、亞當與他的朋友們… 眾人正開著一輛吉普車試圖離開現場。

他們很快接受了現實:順利逃離撒旦魔爪的機率,差不多跟成功阻止撒旦的機率一樣渺茫。

當惡魔從座位下摸到一把輪胎撬棒當武器時,我想,他們心中的念頭大概是「先不說世界了,今天就是我本人的末日」,以至於,天使阿茲拉斐爾跟惡魔克羅里都開始跟對方說「很高興認識你」、「希望我們還能再見面」,事到臨頭現在真的是我們存在的盡頭了,這類的話。

正當一切無可轉圜時,書上這麼寫:

亞當環顧四周。他往下看。
他的臉上有某種刻意的無辜表情。
有某一刻起了衝突。
可是亞當堅守自己的陣地。
向來都是,終究也會如此,堅守自己的陣地。
他擺動一隻手
比出一個模糊的半圓形

……阿茲拉斐爾跟克羅里覺得世界變了。

沒有了轟隆聲。沒有了裂縫。在那裡,原本撒旦的力量就要如火山般爆開來,現在卻只有逐漸散開的煙霧,還有一輛慢慢停下來的車子,傍晚的寂靜讓引擎顯得格外刺耳。

車門打開,車子裡走出來的,是養大亞當的人類父親,楊恩先生。

就這樣,亞當選擇了「他自己的」陣地。

他選擇了,自己不從屬於靈性血緣上的撒旦父親。

他選擇了,自己不從屬於地獄、天堂、或他們宣稱的「偉大神意計畫」,他不是這一切陣營意志的延伸。

我特別喜歡這故事的地方在於,文本也從來沒說他屬於「人類陣營」,所以他「應該」、「理當」要拯救人類的世界。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詮釋,這是在說「不存在人類集體的意志」,凡是那樣宣稱的,都僅僅是宣稱,而且,沒有任何個體應該被那樣使用,彷彿他只是某種宣言的意志延伸。

故事中說亞當是「人類化身」,純粹是指「人類是善惡同體,而一切都是個體選擇」這件事。亞當改寫自己「隨一己心願扭曲世界」的能力,也是在「每一個人應該為自己、所處的世界,好好做選擇,並意識到選擇有後果」這樣的意義上。

亞當拒絕幫我們重新/快速打造一個理想的完美世界(伊甸園),因為那不是他的工作。沒有人應該擁有那麼大的力量,去擔負那樣的工作。

這其實回到故事序幕,人類吃下了智慧果實,從此必須在非全知、有後果、不存在絕對神意可依賴的世界裡,運用自己的區辨能力。

雖然不保證一切如我們所願,但就如書中所寫,當天使與惡魔要面對自身存在的終結時,他們展開翅膀,打算以真實的面貌走。亞當堅守他的選擇,也是以真實的面貌去活。

我覺得原著的結局讀來帶著一種灑脫:亞當與狗兒離開花園、無拘無束自由奔跑,在我看來,非常像塔羅裡的「愚人牌」(牌中的愚人也帶著一隻狗),那是一切的開始,不帶包袱,前方充滿未知與希望。

影集/ 你不是我爸爸,你從來都不是

在2019年改編的影集版本裡,撒旦一路毀天滅地就要殺到眼前,這時,惡魔(墮落天使)克羅里向亞當展示了時間的短暫,告訴亞當,如果想改變正在發生的事,就需要做選擇

在我的感覺來說,影集比起原著小說,在各種意義上都更「青春」一點,角色們對「我是誰?」、「我在世界上的歸屬何在?」也帶著更多不確定,當然,也有更多相應而來的探索及成長。

這裡的亞當也不例外。他一開始非常茫然,還對天使阿茲拉斐爾說:「難道你們要我跟撒旦打架?」、「可是我只是一個小孩」。

但天使安慰他,是個孩子,那並不是一件壞事。

是個孩子的意思是,開始意識到自己原來可以做選擇,意識到選擇之重,意識到原來摸索、表達與創造自己想要什麼,是人生的重要組成,卻也是挑戰。

亞當對氣呼呼、氣到發紅(他本來就紅)的撒旦說:「你不是我爸爸。」

因為亞當有扭曲世界的能力,當他利用那力量來宣稱「撒旦不是我爸爸」,他也就扭轉、改寫了自己與生俱來的「宿命」。

在五月故事聚會中,我們討論到《好預兆》影集真的蠻有青春期風味,在三個版本中,只有影集版本亞當的選擇是用「我不要什麼」來呈現。就像我們在青春期時,會開始透過嘗試各種可能、再宣稱哪些是「非我」,藉此探索「我是什麼」、「我要什麼」。

不過,我後來越想越覺得,其實亞當並非只說了「不要」,在他的「為什麼不要」裡,他其實也說了他「要什麼」。更貼切一點說,他說的是「我值得怎樣的愛、連結與歸屬」。

亞當是這麼對撒旦說的:

你不是我爸爸。爸爸才不會直到你11歲才來打招呼,然後因為你不如他想要的,就懲罰你。

愛你的人,不會因為你跟他想要的不一樣,就懲罰你。

原著嘗試說的是,如果一個體制宣稱擁有你的意志,不是那樣。你是有選擇的。

影集嘗試說的,我想是:如果一個體制宣稱擁有你(能得到的關愛、照顧與連結),你唯有像體制裡的所有其他人一樣表現、如它所想、照它所愛,你在這荒涼的宇宙中才有歸宿(人要)…

並不是那樣。你是有人要的。你是有人愛的。

但你要做選擇。你要敢做選擇。

天堂與地獄在原著裡,除了是存在於背景的概念,其實沒有什麼戲份。加百列完全沒出場,別西卜也只有在最後出來一下下。

但在影集裡,天堂與地獄幾乎是做為「反/鏡像伊甸園」的存在。

我們能看到天使阿茲拉斐爾與惡魔克羅里在各自陣營有多格格不入,有些場景甚至會讓人心想「這是在譬喻原生家庭創傷嗎?」

待在「伊甸園」,一切或許都能按自己熟悉的、預計的發展。那些宣稱把你當「我群」,是你怎麼像醜小鴨表現不佳的人,或許他們真的相信,他們給你的已經超過你值得的。

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這麼相信。「不然我還能去哪?」、「我不能做其它選擇,我就是不能」。

(也讓我想到《與狼同奔的女人》書中提到的「誤植的受精卵」)

有些東西是影集版才有的,例如克羅里多次說服阿茲拉斐爾跟他一起逃去半人馬座α星。例如阿茲拉斐爾被無形體化之後,克羅里對他說:「無論你在哪裡,我都會去見你。

重點不在世界是否註定滅亡,或我們做為孤零零的個體,到底有什麼力量能做什麼最後一刻力挽狂瀾的事。重點在於,世界如果就要末日了,我們要去見誰?早在那之前呢?我們選擇要活在怎樣的群、怎樣的歸屬裡?

我覺得,影集是非常符合當代故事需求的改編,無論是更著重心理面、呈現人與他被給定團體在情感上的關係、讓我們看到角色被放逐、格格不入的焦慮、需要把自我摺疊再摺疊才能被接受的信念。這些與近好幾年,無論在故事創作或心理、身心靈等領域,我們會開始說的「出發在世界上找到的家人(found family)、「自己選擇的家人」、「靈魂部族」…等,都是現在的觀眾/讀者在自己的生命中會關心,因而能深切同感的事情。

原著的結局意象是「愚人牌」,影集版則是我目前看過最「戀人牌」的故事(不僅因為牌面上有蛇、場景是伊甸園的緣故)。

稱職的塔羅牌老師,他們在介紹「戀人牌」時會說,這張牌不僅代表戀愛,它也是一張跟選擇有關的牌。

選擇聽起來很快樂,但「戀人牌」上的兩個人正要離開他們存在以來,唯一熟悉的歸屬。

我們經常忘記,在能做選擇的開頭,發生的其實是一場不可逆的分離,人類就此與一種絕對的、從四面八方包覆的愛脫離。

但那也是真正的出生。

我們可以覺得,自己是毫無選擇被拋擲到這個可怕又可鄙的世界,想著該怎麼才能「回去」,就像《萊緹的遺忘之海》故事中,害獸對小男孩說的那樣:他這輩子怎麼可能快樂?他的心裡有一個洞,他會過完悲慘的一生,但跟大部分外表看起來像大人的人一樣,他們都不會成長。

我們也能,像「戀人牌」在最好的意義上能夠指出的那樣,即便伊甸園外黑暗環伺、野獸潛伏、還下著大雨,我們還是能意識到,自己手中握著亮晶晶的選擇的自由。

我們在世界上看見了心有所愛的,於是自己選擇了,接下來要前往的地方。

廣播劇/ 我選擇我爸爸,他就要來了,你們快跑

這次為了版本比較重看重讀,我特別喜歡廣播劇選擇的呈現方式。

在劇情走向與重要情節點上,廣播劇都更傾向原著,同時也配合單靠聲音說故事的媒介特質,有許多讓人欣賞的改編(還把有趣的原著註腳編織進台詞中),真的是我最愛的那種跨媒介故事改編方式(廣播劇演員的演繹及默契也超好,我很享受聽故事的每一秒,另有人開玩笑說,影集克羅里希望他聽起來有廣播劇的自己那麼性感,我非常同意 :P)

在廣播劇裡,天堂與地獄代表要求亞當重啟世界末日未果,地獄代表放話「不知道你爸會怎麼想」之後就離開了。

眾人才鬆口氣,開車要離開,突然火山爆發似的,撒旦要來了!

當被詢問「難道是你爸爸來了?」時,亞當一秒也沒有猶豫地回答:「對。」

然後亞當對他的朋友們說:「你們快跑。」

眾人亂成一團,天使說服惡魔一起做最後反抗,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能讓人類跟孩子面對撒旦的怒火。薛德維爾先生說他要對抗邪惡勢力,崔西夫人也加入,紐特急著找他的大頭針…

亞當的朋友裴潑試著說服他別放棄。她對他說,你還記得我們在學校第一次碰面的時候嗎?你們笑我的名字,我們四個人大打了一架。但也是那一天,我選擇了我的名字,不是我父母幫我取的,而是我自己要的名字,我決定我要被叫做裴潑。

你也可以,亞當,你可以自己決定。

這是你的選擇,沒有人可以幫你選。

「我可以… 做選擇嗎?」亞當困惑了一下,然後說:「我選擇我爸爸。」

克羅里對揮舞火焰劍的阿茲拉斐爾大喊,好啊完啦,就算是天堂也不可能對付撒旦,已經沒有希望了。

這時,煙霧散開,一輛駛來的車車門打開,楊恩先生走了出來,邊說:「亞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亞當笑嘻嘻地對他的朋友們說:「我不是說我爸要來了,叫你們快跑嗎?」(被他逮到的話,大家都要被一頓唸了)

這版本有種童心的頑皮與信任,以及我自己最喜歡的,敘事永遠是「裡面比外面更深更大」的這件事。

有時候,我們想要改寫自己的敘事,不是割裂、扼殺過去一切曾是我們一部分的生命,有時候,做選擇的意思是,在選擇發生的前後,看似是同樣的一句話,我們自己心裡知道,它隱含的意義已經截然不同。以至於,撒旦之子的宿命能被改寫為,一個11歲的人類男孩,調皮歡笑地跟朋友一起從父親面前跑開(直到那天回家吃晚餐)。

亞當選擇的爸爸

最後,我想說說亞當選擇的這個父親。

(我讓他在文章裡三次都只是在進場方向探個頭,現在真的要讓他站上舞台了…)

在原著中,楊恩先生的車駛來,慢慢停下,書上這麼寫:

這輛車很老了,可是保養得很好。不過用的不是克羅里的方法,凹痕不是只憑念力除掉。

你憑直覺就知道,這輛車之所以有這樣的外表,全因車主這二十年來每個週末都遵照使用手冊的指示去做每件他該在週末做的事。每次出門前,他會繞車子一圈,檢查車燈、數數輪胎。

抽菸斗、留小鬍子、認真負責的男人寫下正經八百的指示,說這件事必須做,所以他就照做。因為他自己也是認真負責的男人,也抽菸斗、留小鬍子,不會小看這些指令,因為如果你輕忽它們,那會置自己於何地?

他也照著指示,保了恰到好處的車險。他的車速比速限還要低上三哩,或是時速四十哩,總之哪個比較慢就那樣開。他連在星期天都繫領帶。

這段看似平凡瑣碎、一點也不炫目、沒有什麼奇蹟或魔法內涵的描述,讓我這次重讀時,感到很受觸動,還有點鼻酸。

世界是這樣被照顧的。

想拯救世界、想讓世界變得更好,依靠的不是天堂與地獄大戰的方法,也不是撒旦之子扭曲、或把世界砍掉重練的方法。

要照顧這個世界,就是在每個該做什麼事情的時刻,平凡瑣碎、認認真真去做那些事情。

夢與想像力、選擇、在世界上的心有所愛,這些都是重要的,但也不只是這樣。

我看過一個影片說,其實在生命裡,沒有正確的、能為我們帶來幸福的選擇。能帶來我們想要的幸福的,是在那個選擇之後,我們體驗在那個選擇後每個片刻的方式,是我們在那些片刻中投注的、所做的事情。

在《好預兆》一共三個不同版本中,亞當選擇的都是,他想要哪一個父親。不是權威壓迫的父親、也不是威能一瞬間可以讓世界照自身欲望改變的父親。

亞當選擇的,是一個務實到我們會覺得有點遜,卻能夠在時間裡累積,讓孩子代表的,理想與希望的種子能踏實落土、甚至在世界上長成結構的那個父親。

2023年《好預兆》時程表

為了迎接影集第二季上映,這裡為大家列出今年的《好預兆》相關時間表(但因為我算時區的能力太差了,為免誤導,還請大家自行換算時間)

  • 7月28日:影集第二季在Amazon Prime上映
  • 至7月27日前:可以在Amazon Prime免費觀看影集第一季前三集【註1】
  • 7月24日:可以在BBC Radio 4免費收聽文中提到的廣播劇(購買廣播劇可至audible… 我個人觀點的老實話是,我覺得這版廣播劇比找影集演員重配的有聲書值得收藏 :P)
  • 2023年夏季:由柯琳多蘭(Colleen Doran)獲授權改編的圖像作品小說kickstart。柯琳多蘭已經跟尼爾蓋曼合作過《睡魔》、《騎士精神》、《雪、玻璃、蘋果》等圖像作品。她的畫風細節很多也很有趣,有興趣可以去查查

【註1】為了支持正進行的美國編劇工會(WGA)罷工,以及希望未來的自己還有機會享受美好的故事(亦即,創作者與表演者的創造力結晶),我之前寫了一個私心建議的觀影套裝行程,我直接貼在下面。(因寫作當時,演員工會(SAG-AFTRA)尚未宣布加入罷工(日前已加入),所以行文內容有些時間落差)

我個人最建議的套裝行程是:

如果你還沒用過Amazon Prime,會有個免費試用期,利用試用期看第一季,7/28銜接上第二季,在上映的第一週就把第二季看完,記得試用期結束前取消訂閱。

如果你像我一樣,試用期已經用完,就訂閱一個月,然後記得取消。

我後來更珍惜自己的時間與愛的成本,所以影劇吃到飽的事我是不做的,我是主動決定要看什麼故事的人,所以我把訂閱一個月的錢視為我觀賞我確實想要看而不是被演算法推薦故事的消費。

#這個我自己也有帶一組

這樣一來,Amazon Prime內部的觀看數據能讓現在其實還是在罷工的影視作家們有談判籌碼,因為顯然第三季有錢賺,資本公司吃資本邏輯,有了需求的數據支持,真正的供給方(是編劇們,以及接下來可能也要進入罷工的演藝工會,不是以錢賺錢卻剝削勞動生產力的資本公司)才有籌碼繼續要求平台達成協議。

《好預兆》是運氣好,在那之前劇本跟拍攝改寫的部分都結束了,但現在很多好劇,包含同溫層很愛的《睡魔》因為罷工的關係,只能在沒有編劇的情況下勉力前進。而且現在資本平台方打算拖死大家,前幾天甚至表示他們心中的腹案就是拖到十月,等編劇們付不出房租、買不起食物,罷工就會自行消停…(做為一個由許多美好故事養大的人如我,真的是很難接受這種態度)

只要免費或只要一個月的訂閱費用,就能享受編劇、劇組、演員們,過去三年(還經歷了疫情)的勞動成果,而且在第一週就看完第二季六集,就保證我們在享受故事的同時,能為影視編劇的罷工投上一票,我覺得非常划算!

另一個小資訊是,只有第一週(還是前兩週,反正很短)的觀看數據會被納入考慮,所以如果你就是有試用期可以多加利用,又想支持編劇與未來能看到第三季(一共就三季,演到兩位作者在其中一位還沒過世前討論的結局)的自己,建議不要等臺灣的平台代理進來,因為可能就不會變成有效票數了。

#推薦給大家

《好預兆》第二季的一些宣傳素材隨選

  • 第二季預告片
  • 六份濃縮
  • 你說的沒錯跟我說的沒錯是一樣的沒錯嗎
  • 假百列吉姆(我看應該叫做金姆湯)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

留言給我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改善使用體驗,若您願意接受 Cookies 寫入,請按同意。或您亦可在瀏覽器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但可能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