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

主題系列文章

這陣子,我們與故事討論「自主選擇」,《沉睡者與紡錘》堅信選擇能戰勝宿命,即將加入對話的第二則故事則有點挑釁地說:「真的是這樣嗎?」

感覺不太好相處,但又好奇它唱什麼反調。接下來幾週,讓我們聽聽《謀殺神秘事件》想說些什麼與「選擇」有關的話…

⚠️【內容提示】故事包含與性有關的謀殺。以下轉述已將原始文本相對貼近的描寫,改為感受距離較遠的轉達,請大家自行斟酌決定如何閱讀。如果想要有個心理準備,我有將相關段落用〈內容提示〉〈/內容提示〉框起來。

♫ 進入故事世界 ♫

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與時間都還不存在,上帝創造出天使。平常時,天使都住在銀白之城彼此隔絕的小房間裡休眠、等待,直到特定的功能被需要時,特定的天使就會被喚醒,得到他的名字與功能,接著開始執行他的天命。

在這個「天堂樂園」裡,卻發生了第一起謀殺案!一個天使被發現陳屍在路上。

也因此,天使拉古勒被喚醒了。拉古勒名字的意思是「上帝之復仇」,顧名思義,他的天命就是找出謀殺案的兇手,對兇手復仇、恢復公平正義。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拉古勒就是史上第一個偵探。

還有一個與偵探故事很像的地方是,這裡也有負責當煙霧彈的頭號嫌疑犯:天使路西法。

0 留言

最後,讓我們來問那個白目卻必要的問題:就算故事強調選擇的重要,但一切不都是「作者」寫的?說到底,角色的行動到底是她的選擇?還是被作者安排的命定?

確實,對角色來說,作者是造物主,也是故事戲臺的操偶人。角色看不見作者,作者卻控制了角色的一舉一動。我覺得,這就是寫這類故事的挑戰,因為後設來看,不管角色的選擇如何扭轉劇情,我們還是能把一切讀成「角色做出的選擇恰恰完整了作者安排好的命運」。

然而,這也是為什麼我非常喜歡《沉睡者與紡錘》的收尾,以及它嘗試回應這個提問的方式…

0 留言

前往鄰國途中,女王遇到許多意識沉睡,身體卻在動的人。與他們相對的是看似掌控一切的女巫,但兩者的共通之處,或許比我們以為得更多。

這讓我們好奇,如果我擁有選擇的自由,我能不能選擇「不選」?如果我們能透過選擇來掌控自己的人生,限度又在哪?

0 留言

用「角色選擇」推動劇情的故事很多,《沉睡者與紡錘》強調選擇的重要性,跟其它故事差別在哪?

在於:女王的選擇挑戰了童話的經典套路,而不是成全套路。

它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什麼時候自己的選擇感覺像是自主,什麼時候更像在成全某一套劇本,裡面的故事好熟悉、好理所當然,讓我們一個選擇接著一個選擇,自願演出各式經典橋段…

0 留言

童話故事落幕後,公主的人生發生了什麼?

角色除了被給予的任務,能不能拿起筆,書寫自己的人生旅程?

從今天起,我會陸續分享三則故事。一定程度上,它們都嘗試回答這個問題:在「角色選擇的自由(我們常說的自主、能動性)」與「角色被給定劇情(我們稱之為命運)」的拉扯之間,故事有哪些可能?角色怎樣才能得到「美好結局」?

第一則登場的故事是《沉睡者與紡錘》。聽到這個名字,不少人可能跟我一樣,會猜這是《睡美人》的童話改寫吧。

抱著這樣的期待,在故事開場時,我們見到的卻是一位無論在外貌、人生經歷上,都超像白雪公主的角色。但與大眾熟知的版本不同,她現在已經是自己王國的女王。

一個星期之後,她就要結婚了…

0 留言

日常生活中,我常想關於「選擇」這件事,也很容易被類似主題的故事吸引。

我們似乎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但做出選擇的那個人,真的是「我們自己」嗎?我們的選擇是「真實的」嗎?話都說到這一步了,究竟「真實」的定義是什麼?深究這些,又能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幫助或撫慰?

這個大哉問的答案,依照每個人當下的生命處境、以及喜歡相信的觀點不同,也會得出不同版本。

有些人相信自由意志存在,個體能透過選擇自主創造命運。

有些人認為命運是存在的,但我們依然可以選擇要如何經歷命運,從中找到自己可掌握的部份。

有些人對體制與權力關係特別敏銳,能用分析觀點指出,我們自以為是「自由選擇」的行為,經常是被操弄的結果。

有些人認為宿命是龐大、不可知的,「自由意志」或「自主選擇」都是人在不可控的生命裡,試圖給予自我些許安慰、些許意義感的嘗試。

無論我們偏好以上哪一種畫風,「選擇、自由意志與宿命」都是被人類歷代祖先透過藝術作品或各式學科熱烈討論過的一大主題。

在即將登場的系列文章中,我選了三個處理類似主題的故事,試從「故事如何加入這場從未停歇的對話」切入。

這三個故事畫風各異,也有各自能對映前述觀點的角度。

我特別喜歡用故事來接近「人生大哉問」,原因之一在於,故事能為我們營造一個感覺的世界,讓我們透過情感去理解,被啟發,甚至被撫慰。與理論或資訊交換相較,我覺得是很不同、有時能更加深刻的體驗。

說是系列文章,其實也能想像成,是在線上發生、不受時空與閱讀進度限制的故事共讀聚會。

為了讓文章討論make sense,在每則故事開頭,我會花一些篇幅交待故事中,特別是與討論主題有關的劇情,做為我在分享自身角度的詮釋之前,與大家的核對。

但很重要的是!那絕對無法取代每個人親身去體驗故事。

特別是,有些故事的結構或呈現方式,是作者/編導特地設計過的,於是能營造出懸置、引人誤解後恍然大悟、或用字遣詞、或鏡頭表情呈現…等,都是二手轉述永遠無法傳達、最珍貴的部份。

讓這篇預告文先行,一部分的用意也在此。

大家當然可以選擇先暫時信任我,或觀望一下再決定要投入的程度。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如果有被引發興趣,再找故事來讀。

但我也想先列出這三則故事,大家若願意、有興趣,就能事先找來閱讀或觀賞。

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在故事裡待很久,把故事的紋理看得很細、甚至把經緯都拆開來看看背面,然後把自己放進去,試圖把彼此交會後的絲線梳理清楚,於是呢,系列文章最後都長成了它們需要的長度。

我把它們拆分成相對易讀、涵蓋的討論要點也比較單純的小單位,陸續發佈。

如此,讀完一則故事的時間被拉長了,過程中,或許也能長出一些沈澱、或彼此交流的空間。也或許大家在自行閱讀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特別有感的部份,是受限文章討論主題被捨去不提、或單純是我沒有讀出來的,那也會非常有趣。

這便是我想像的,某種共讀形式的嘗試。

這三則故事分別是:

  • 《沉睡者與紡錘》,中譯本收錄於《觸發警告》短篇小說選輯,作者為尼爾蓋曼。
  • 《謀殺神秘事件》,中譯本收錄於《煙與鏡》短篇小說選輯,作者為尼爾蓋曼。
  • 《貓頭鷹的同伴》。在《好預兆》(原著作者為尼爾蓋曼與泰瑞普萊契)改編影集中,穿插了許多編劇稱為「迷你集(minisodes)」的短篇故事,《貓頭鷹的同伴》是其中一則,位在第二季第二集中穿插的回憶橋段。

    影集第二季編劇為尼爾蓋曼與約翰芬納摩(John Finnemore),不過,《貓頭鷹的同伴》是由約翰芬納摩獨力寫作完成。做為一個自認的尼爾蓋曼故事粉絲,這則短篇故事是我目前全劇中最喜歡的部份,也是我認為最接近《好預兆》影集版本劇情核心主題的故事。

    如果有興趣在系列文章前先觀賞故事,大家可以單獨看那個部份,影集上架的平臺是亞馬遜Prime,但反正兩季也才12集,全部看完會很快樂,不虧的!(我說的是真話還是謊話ㄋ…)

我在選故事時,其實並沒有刻意,後來才發現這三個故事,除了都從特定角度分別處理了「自由意志與宿命」的主題之外,它們也都是某種改編重述的故事(retellings)。

也就是說,它們各自說的故事,都能找到一個「更原初」的版本。當它們述說自己版本的故事時,也像是對「原初版本」進行某種再次詮釋、對話甚至是挑戰的嘗試。

我發現這點時,覺得好開心啊~

「重述(說自己版本的故事)」對上「原初版本」,感覺也與「以選擇創造命運」對上「被給定的宿命」冥冥中相互對映呢。

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沉睡者與紡錘》預計於下週五(3/8)發佈,期待在線上見到大家~

———

:說到選擇跟自由意志,配圖就用蘋果,算不算是一種老套啊?
:當然啦😌(我可是千挑萬選!)

(Photo by Isabella Fischer on Unsplash. Edited by me)

0 留言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改善使用體驗,若您願意接受 Cookies 寫入,請按同意。或您亦可在瀏覽器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但可能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