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犯了我難以接受的錯,他的故事卻是我生命深受啟發的一部分,我該怎麼辦?

by bliphany
90 瀏覽次數

尼爾蓋曼是我過去十年最愛的作者之一。

近幾年,他更是在創作、重要社會議題與人生建議上,為我帶來許多啟發。有一段時間,我不只閱讀他的作品,也閱讀他在Tumblr上的讀者問答。常有人向他尋求創作或人生瓶頸的建議,他的回答總帶著溫暖與洞見,像許多人會想要的father-figure。

他的許多故事speaks to me,特別是那些挑戰命運(信仰與神祇)邊界的故事,那些不見得有完美結局,過程中卻總有自由意志、能動性與選擇閃現的故事。

七月初我做了一個決定,想在網站開一個主題,認真寫他的故事如何影響了我,我對那些故事的詮釋與解讀如何隨時間改變。

我想藉著《好預兆》影集第二季上映即將滿週年的機會,在串串上寫一個「30天好預兆閱讀練習筆記」的小計畫。

當時我真的、真的非常期待。

2024年7月4日,我寫完第一篇草稿,正要開始第二篇,其中有個我想確認的細節,於是我打開了幾乎一週沒上的Tumblr…

我就是那樣得知消息的。

那消息一下把我所立之處的地基抽空,或這麼說,在那瞬間,我眼前本來有個我很期待的未來、一個平行宇宙,我目睹它瞬間摺疊起來。那個未來沒有了。不管接下來發生什麼,都不會再一樣了。

讓我們call it for what it is、直截了當地說吧:尼爾蓋曼被指控做出性獵食者的行為,指控者不只一人。

從指控內容看來(我不敢去消息來源看完整內容,僅從好心整理的Tumblr網友那得到資訊),那乍看像是合意關係中的不合意行為,指控方似乎也經驗了困惑,也就是說,我們如果抱著「無罪推定」的立場,這些事不見得能有乾淨利落「法律版本的真相」。

然而,對我來說,已證實的客觀條件已存在太多層的權力差異,濫用權力與操控他人的部分太明顯,讓當時的我感到極其失望與痛苦。

那時正值【共讀帳篷】的活動宣傳(我選了兩篇出自《睡魔》的故事)、我從三月開始連載的系列文章最後一篇正要收尾(是的,三篇都選自尼爾蓋曼的故事)、加上前面提到的寫作規劃。

那天回家的公車搖搖晃晃、找不到座位。我斷斷續續用手機打字、在臉書專頁上發了下面的文章。除了想快速紀錄當下的感覺,也需要向報名參加活動的人有個說明。

7/4當天的文章,以下皆用引文方式呈現、保留在這篇文中。

經過這三週的散心、梳理感覺,不能說痛苦與哀傷已經結束,但有些事確實變得更清晰、能幫助我確定更多選擇的細節。

我將它們補充在這篇正文。

雖然是流量不高的溫馨頁面,但畢竟我舉辦故事活動以來,也跟大家一起讀了很多尼爾蓋曼的故事,想說還是寫一下!

(還摸不清頭緒的人,可以去估狗)
(我主要就是想分享下午梳理心情的感想,還有說明未來故事共讀活動的安排)

這消息我還是正在寫《好預兆》2的週年文章、上Tumblr找資料知道的,可以想像那個心情反差有多大嗎…

第一時間情緒當然是很複雜,但我問自己:克羅里跟阿茲拉斐爾會怎麼做?What will Crowley and Aziraphale do?

然後,就釋懷了不少。

其它作品的作者我還不好說,但特別是《好預兆》這故事,從1990年小說出版以來,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做自己的選擇、選擇自己珍視的事情、創造自己的這一邊(而非聽從外在權威或體制命令)

所以說到底,這裡不存在「困難」的選擇。

我選擇這個對我意義深刻的故事,over協助故事來到世界上的通道(何況,還有共同作者泰瑞普萊契呢)

如此,角色與故事也就自由了,那樣也很好。

至於故事要怎麼說完,我倒是不擔心(雖然第二季結束後我心想著,一定要活下去看到第三季啊~)如果最終有第三季,我依然會看(其它故事就不一定了,但《好預兆》(小說、廣播劇、影集、還有正製作中的漫畫…它的所有版本)與《萊緹的遺忘之海》永遠都是我最心愛的寶貝,只是現在,我把故事打包帶走)

如果因為這樣,《好預兆》沒有第三季了,那他得自己想想,他當初答應病重的好友兼《好預兆》共同作者泰瑞普萊契,要把故事帶到螢幕上讓他看,現在阿茲拉斐爾與克羅里到不了南唐斯小屋了,故事沒辦法結束,就因為他不愛惜羽毛。(讀者如我想對他說只有一句話就是:泰瑞會對你說什麼啊?老兄!)

〔引文未完,1/2〕

當時的我,大概震驚難過之餘,還有點難接受真相,所以還寫了他是「不愛惜羽毛」。

但不是的。像這樣利用權力不對等的操控與獵食行為,只有零次跟無數次。

那不是道德「瑕疵」,而是他絕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選擇。那也不是不愛惜羽毛,那就是在傷害其他人,而且是挑選了處境特別脆弱的對象做獵物。

那也是為什麼,獵食者的朋友同儕經常似乎看不出端倪,因為他們在他身邊從來沒有進入準獵物的脆弱處境,當然根本不會看到那一面。

那也是為什麼,指控者很難找到機會發聲,或是被相信。

我想得更清楚的第二件事:權力的宰制絕對得作用在自由意志上。

當然兩者佔比或有變動,但絕對有「個人選擇」的參與,但這絕對不是在說「那不也是某種自主嗎?」把責任不合比例原則的轉移掉。而是解釋了有權勢牽涉在內的獵食行為,為什麼總是那麼messy,為什麼對有些人來說,他們會為困惑(那是我自己的選擇嗎?)所苦、並被社會如何以他們的困惑傷害他們所苦、以及為什麼獵食者或為獵食者說話的社會可能會說:

「受害者難道沒有選擇嗎?」

「受害者在過程中難道一點自主都沒有嗎?」

當然有,因為被鎖定的對象若完全沒有自主能力,權力沒有能作用的地方。

但那不表示他們給出的同意,就是真實的同意。

而當人們那麼說時,多半不是真的關切受害者的自主程度,而是因為,若能證明受害者有一點點「自主」,就能將獵食者應擔負的責任全推到受害者身上罷了。

正因為他們處於脆弱狀態,才被獵食者盯上,也正因為他們當下所處脆弱、以及事後會有的困惑,獵食者才選定他們做目標的,因為獵食者太清楚,社會不會相信脆弱與困惑的受害者,特別是女性。

人們常說,指控者說詞反覆、困惑,看來指控的可信度需要打折。

但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看,當指控者的說詞反覆、困惑,不正說明了他們被鎖定時的狀態有多脆弱,獵食者正是看中這一點而濫用了權力嗎?

有困惑存在的地方,不是指控者說詞有問題,而正是濫權的證據。

這一切,與我多年來透過與深愛故事對話(有時是爭論)而受啟發、我所相信與珍視重要的一切,徹底背道而馳。

作者犯了我難以接受的錯,他的故事卻是我生命深受啟發的一部分,我該怎麼辦?

7/4那天,我寫的文章下半部是這樣的:

但故事跟角色是自由的。

故事與角色的生命能繼續存在的條件,不在於需要唯一的作者,只要世界上還有一個深受故事影響啟發的人就夠了。

沒有第三季就沒有第三季吧

(所有私底下認識我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我不會輕易想像的,但我說這句話也是認真的,在這樣的情況中,那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故事會自己活下去的,內容夠豐潤的故事,會有更多人接著繼續說下去,《好預兆》就是其中之一。

歐美AO3上有真的超級多,優秀又有觀點的fanfiction作者,打從小說問世以來就有很多讀者開始說自己版本的故事了,去年八月以來,更是有很多人寫了自己版本的第三季結局。我目前最推《Factory Settings》,是時候再讀一次!

故事會自己活下去的,而且它們、還有它們對我們產生的影響與安慰,會活得比任何創作者的職涯甚至生涯都更長。

因為是我們,讀者們,讓故事活下去的。

我想寫下來分享,因為或許有人也許也需要一個抱抱或拍拍吧。

最後,關於七八月故事共讀帳篷我們要一起讀《睡魔》漫畫的部分,我還是會照常舉辦(如果參與者有考量想退出,請跟我說~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讀完喜歡故事,想繼續,我們就繼續!

不過從今天開始,我不會再更積極對外宣傳《睡魔》的漫畫共讀活動,如果我們繼續往後讀,也會轉成半公開的宣傳跟參與方式。

還有很多很棒的故事,我們未來可以慢慢一起讀,我已經在整理我的列表了!

我已經累積了不少的故事分析與討論文稿,我目前會先放一下(我就正是今天下午才在網站開了一個「30天好預兆閱讀練習筆記」的分類,實在是!我昨天寫到晚上11點!)

如同上面說的,我還是會繼續分享跟討論那些對我意義深刻的故事,因為它們已經在我的生命裡面了,它們是我的。

還有很多我一直想寫或寫一半的稿子,我會先來照顧它們。真的是時候把四年前的《無事生非》稿子拿出來~

〔引文結束,2/2〕

人生當然不只說的那麼簡單。

老實說,過去三週我也幻想過許多實務上不太可能的「結局」,例如,影集的兩位主演能不能出來說他們決定辭演,泰瑞普萊契基金會能不能決定他們不願再讓尼爾蓋曼以死去共同作者兼好友的名義完成故事。

故事能走到結局,那是我最希望的事,但我更希望的是,在這個原作者當然享有作品IP的世界裡,有沒有一種可能,兩位角色能從他們的創造者(包含故事中的神、與真實世界中還活著的那位作者)手中獨立、且自由。那不正是《好預兆》整個故事想說的事嗎?

我也知道,那在現實中的可行性多低。

(但說到底,克羅里是個樂觀主義者…)

七月底了。

三週來,當時我做的選擇,有些細節更加清晰。

我清楚,對曾經熱愛、用生命經驗與故事深刻對話過的讀者來說,要與過去(也是現在自己的一部分)徹底割裂,在倫理與實務上都是不人性的。

我也清楚,在現代的社會結構中,作品不僅僅是形而上、餵養我們心靈的藝術,它們也是資本主義娛樂消費市場上的商品。

讀者是消費者,更是一個活生生、立體血肉、有自身選擇的信念價值的人。當我的消費行為與生命其它面向產生衝突時,人會渴望釐清、劃定界線,人會擁有重新找到能安然自處位置的需求。

我也清楚,面臨類似的認知/信念危機時,人需要再次確認自我——

我們若曾經從外在人事物上看見所愛的美善,是因為當時的我們,本就擁有那些美善,正是那股潛能,促發了我們向外看見,並在真實世界的互動中向內發展。

有些時候,人需要理解「那外物實際上是鏡像,我們看見的一直都是自己」來完成最後一步。

鏡子會破,我們的內在影像卻是完整的,正因為鏡子破了,才理解到自身完整。

(當然,哀悼是難以避免的)

又或者,有另一個更好的說法——

以下這段話,是我讀fanfiction調適心情時湊巧讀到的,非常美,適合送給所有曾被外在人事物啟發,但現在需要、也選擇自己往前走的人:

曾經點燃你手中蠟燭的,只是另一根蠟燭。
你才是光。

我的選擇是這樣:

對於那些,已經在我生命佔一席之地的故事,我不會刻意制止自己在私人生活中繼續喜愛、談論、與願意的朋友討論分享。

但我不會再公開、用我過去那麼強烈的力道去推廣尼爾蓋曼的作品。不是因為我誤以為消費者個人的行為能撼動有錢有勢的人絲毫,只是因為那是我珍視、盼望自己儘量不辜負的價值。那是我從生活裡、從與故事互動中學到的。

那是屬於我,光的那部份。

對於那些未完成、尚未動筆的文章。我曾經抱著那麼多期待、一直想更深入探索故事如何表達自由、能動、選擇,也就是或許能讓我們理解「何謂人類」的寫作梳理…

我承認,那真的是下決定時,最困難的部份。

因為,它們雖然或有一半源於尼爾蓋曼,但卻有至少一半是屬於我的。我真的非常希望,自己能把屬於我的那一半拿回來。

現在我還找不到方法,或許未來有一天可以。

這部分,我決定在未來的每一個當下做選擇,帶著我在這三週以來、以至於未來那一刻的思考。

我能對自己保證的只有:那不會是完美的選擇,或許會有人不喜歡,但那會是我的選擇。

這些是現在的我想說的。

我把它們記錄在這裡。

我們八月見。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

留言給我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改善使用體驗,若您願意接受 Cookies 寫入,請按同意。或您亦可在瀏覽器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但可能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