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似乎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但做出選擇的那個人,真的是「我們自己」嗎?我們的選擇是「真實的」嗎?
在即將登場的系列文章中,我選了三個處理類似主題的故事,試從「故事如何加入這場從未停歇的對話」切入。它們分別是:《沉睡者與紡錘》、《謀殺神秘事件》、以及《貓頭鷹的同伴》。
【2024年3-5月,預計週五更新】
童話故事落幕後,公主的人生發生了什麼?角色除了被給予的任務,能不能拿起筆,書寫自己的人生旅程?
【主題系列文章與故事共讀.2024年3-5月,預計週五更新】
用「角色選擇」推動劇情的故事很多,《沉睡者與紡錘》強調選擇的重要性,跟其它故事差別在哪?
在於:女王的選擇挑戰了童話的經典套路,而不是成全套路。
它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什麼時候自己的選擇感覺像是自主,什麼時候更像在成全某一套劇本,裡面的故事好熟悉、好理所當然,讓我們一個選擇接著一個選擇,自願演出各式經典橋段…
前往鄰國途中,女王遇到許多意識沉睡,身體卻在動的人。與他們相對的是看似掌控一切的女巫,但兩者的共通之處,或許比我們以為得更多。
這讓我們好奇,如果我擁有選擇的自由,我能不能選擇「不選」?如果我們能透過選擇來掌控自己的人生,限度又在哪?
最後,讓我們來問那個白目卻必要的問題:就算故事強調選擇的重要,但一切不都是「作者」寫的?說到底,角色的行動到底是她的選擇?還是被作者安排的命定?
我覺得,這就是寫這類故事的挑戰,因為後設來看,不管角色的選擇如何扭轉劇情,我們還是能把一切讀成「角色做出的選擇恰恰完整了作者安排好的命運」。
然而,這也是為什麼我非常喜歡《沉睡者與紡錘》的收尾,以及它嘗試回應這個提問的方式…
這陣子,我們與故事討論「自主選擇」,《沉睡者與紡錘》堅信選擇能戰勝宿命,即將加入對話的第二則故事則有點挑釁地說:「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幾週,讓我們聽聽《謀殺神秘事件》想說些什麼與「選擇」有關的話…
⚠️【內容提示】故事包含與性有關的謀殺。文內轉述已將原始文本相對貼近的描寫,改為感受距離較遠的轉達,請大家自行斟酌決定如何閱讀。如果想要有個心理準備,我有將相關段落用〈內容提示〉、〈/內容提示〉框起來。
在四月初的故事共讀,我們試著與《謀殺神秘事件》聊聊「自主選擇」,故事卻反問:「自主是什麼?」甚至用冷列的劇情轉折,嘲笑般地說:「才沒有那種東西,一切都只是命運。」在我們給出自己的定義或反駁之前,我想,我們可以先從那個極具爭議的劇情發展切入:天使拉古勒憑什麼讓兇手逍遙法外?
如同塔羅的戀人牌,離開伊甸園雖然是一種失落,卻也是主體性的開始。借用神話故事語言,上帝造人,人卻是在離開樂園後,開始成人。許多針對自由意志的討論或創作,也是採取類似的詮釋角度。
但經過前兩篇文章討論,我們已經知道《謀殺神秘事件》個性很差,它就是要把一切都翻盤,在這裡也不例外…
前兩篇故事中,《沉睡者與紡錘》灑落的是明亮輕盈的光,《謀殺神秘事件》則帶來凝滯沉重的黑暗。在互斥的兩極之間,關於「個體選擇的自由」對上「個體註定的命運」問題的答案,還有沒有其它可能?對現在的我來說,最能帶來撫慰與力量的答案,我是在今天分享的這則故事找到的…
《好預兆》改編影集時,有幾個與原著小說不同的創作選擇。與我們文章主題特別有關的,是影集花了更多篇幅呈現「惡魔克羅里如何理解自己的墮落」以及「角色如何被他們的經歷影響(包含可能的創傷)」。先讓我們試著想像一下「墮落」這件事…
故事告訴我們:選擇,是一種與根源的斷裂(一如塔羅的戀人牌),但新的連結也能被創造出來。只是或許,在那之前,我們要先安撫自己第一次的傷痕,當第二次站在懸崖邊,我們要有勇氣再做一次選擇。
約伯通過試煉後,會得到幾個新孩子?大天使加百列說是六個,大天使麥可卻插話說:「大家都知道,神喜悅七這個數字。」這究竟是資訊層次的神話學彩蛋,還是也有意義層次的詮釋?他們為什麼要相信自己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命運有道理?那說明了個體面對未知命運/自由意志的什麼?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改善使用體驗,若您願意接受 Cookies 寫入,請按同意。或您亦可在瀏覽器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但可能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同意